为了对抗欣欣向荣的网络销售,一些传统零售商“奇招”频出。
  
  最近,澳洲一家健康食品商店决定向消费者推行一项罚款制度:任何在店里只逛不买的顾客,必须支付5澳元。
  
  “我已经受够了!每周有近60名顾客走进店铺,咨询一些问题后就走了,他们到网上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这就像卖力干活拿不到工钱一样。”店主说,新制度确实让一些人离开,但很多有同情心的人还是会买点什么。
  
  这一政策毫无悬念地遭到了猛烈抨击。专栏作者马特・布罗内尔称之为最具误导性的方法,“任何零售商都应当凭借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感染顾客,而不是在顾客一进店就用怀疑和敌对的态度对待他们”。澳洲零售协会执行董事齐默曼对这个“随便看看税”也不感冒,“实施罚款只会吓跑消费者”。
  
  要靠同情心做成买卖?这当然是零售业的倒退。不过,澳洲店主的歇斯底里背后,其实是无奈和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展厅效应”正让传统零售行业饱受折磨。而更尴尬的是传统零售商似乎还没有找到有效解决的方法。他们无力控制这种现象,只能继续为客户推荐这些商品。
  
  如今在世界各地,“抄码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商业和科技发展赋予了消费者更大的权利。
  
  有数据统计,“聪明的客户”平均在他们的智能机上安装了近40个APP,这个数字比起2011年提升了28%;各种APP有效地帮助了客户,让他们能够对商品进行价格比对,比较服务水平,而这一切也许就发生在他们逛街或者和商场销售员们咨询商品的时候。
  
  专家们的建议是,大零售商应该绞尽脑汁去创新产品、服务以及客户体验,并且加入到电子商务领域。但是,对于一些耗不起的传统零售商,被市场淘汰将是难以避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