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同时下岗的夫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有差错败的辛酸,有过缺乏资金的困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工商、税费全免……一项项惠民政策,一双双暖和的

  

手使他们取得了前行的动力。他们的小吃店由38平方米扩展到130平方米,还有8名下岗职工在这里重新上岗。

  

初冬时节,坐在陈凤敏夫妇洁净整洁的小吃店里,一杯清茶,一抹浓香,关于创业的话题就这样冉冉散开……

  

孩子在饭桌上天真地问:“妈妈,为什么咱家的菜里没有肉呢?”

  

2000年,陈凤敏从哈尔滨针织厂下岗。

  

一夜之间,她似乎从天上掉到了公开。雪上加霜的是,同年其爱人李世军也从建筑公司下岗了。

  

这一年,他们40岁。孩子正在上学,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生活的正常开支都失去了来源,他们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

  

为了生存,夫妻二人携手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收过废品,干过熟食店,但效益都不是很好。最脏最累的活儿是收头发。把从理发店中收的头发一点一点清算洁净,他们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但为了生活,两个人相互鼓舞着,坚持着。

  

2003年,他们组建了以下岗职工为主的水电装置效劳队。遗憾的是,效劳队仅仅运营了7个月,就被两家企业拖欠垮了。到2004年初,他们已欠外债8万多元,生活彻底堕入了困境。

  

一次,孩子在饭桌上天真地问陈凤敏:“妈妈,为什么咱家的菜里没有肉呢?”两口子相互对望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夺眶而出。

  

孩子不晓得,别说是肉,就是买菜,爸爸妈妈每天都是从市场这头走到那头,挑最廉价的买。

  

陈凤敏一家三口的阅历,许多城市下岗职工家庭都曾阅历过。当他们手中的“铁饭碗”被打碎,而又未找到其他适宜饭碗”时,他们在那种“菜里没有肉”的生活中顽强地坚持着。

  

这是一个无法改动的事实。作为老工业基地,在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必然要阅历一系列的革新。国企职工下岗,是这场革新中的“阵痛”。安稳的工作岗位没有了,妻子没了工作,丈夫下岗了……他们的生活发作了难以想像的变化。截至9月底,全省各类企业仍有8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

  

但是,他们又必需闯过这道关口。陈凤敏和一切的下岗职工一样,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探索着,行进着。与此同时,国度和社会也将关注的眼光聚焦在这个特殊的群体。国务院在我省停止了完善城镇社会保证体系试点工作,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根本生活保证向失业保险并轨。原来职工与企业只是一纸名存实亡的合约。并轨后,企业切断了与职工的联络,支付了经济补偿金,继续了社会保险关系,职工拿到补偿金后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人,能够自营生路,并享用相应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目前,全省已有163万余人完成了并轨,人均取得经济补偿金8395元。此外,其他惠民政策也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就这样,陈凤敏夫妇在“阵痛”中,领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暖流。

  

两口子的脸上显露了久违的笑容:“创业培训让我们长了见识”

  

2004年,亲属理解到他们的状况后,主动借给他们一套38平方米的车库做生意,并提供了启动资金。夫妻二人觉得生活又见了光亮。

  

他们起早贪黑地干。李世军每天早晨两点起床去进货,两口子一忙就是一整天。但是,买卖做得还是不尽如人意。由于经历缺乏,他们又一次亏损了。干了三四个月,也不见有转机。二人的心里彻底没了底儿:怎样办?

  

就在这时,哈市劳动保证局打来电话,约请他们免费参与SYB创业培训班。夫妻二人好像见了救星,一头扎进学校。在这里,他们不只懂得了怎样理财,如何运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慰藉:下岗不只仅是下岗职工本人的事,它牵动着各级政府的心。他们不是孤掌难鸣的。

  

李世军拿出夫妻二人的“哈尔滨市创业培训合格证”给记者看。两个红色的小本是他们心中的一团圣火。李世军说:“我们的学习是免费的,但政府却是有投入的。假如我们做不好,对不起政府。”简单的几句话却是那样发自肺腑。

  

或许是从培训班得了“真经”,回来后两个月,他们的小吃店呈现了转机,“回头客”越来越多。夫妻俩前堂后灶忙个不停,欣喜的笑容挂在脸上,生活是那样充溢希望。

  

许多下岗职工像陈凤敏夫妇一样,固然有创业的愿望,却不知从何处动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各级政府着手解其十万火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基层的乡镇,各种培训机构成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孵化器”。创业培训则为那些有开业条件和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经过创业培训学到了“ 点金术”,他们开端自信心十足地闯荡市场,寻觅“金子”了。

  

省劳动和社会保证厅有关人士引见,今年前9月,我省共为 2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培训,培训后有18万人完成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 71%。同时,对近3万名有创业愿望和开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停止了创业和开业指导,1.6万人胜利兴办企业和自谋职业,创业胜利率60%,新创就业岗位近5万个。培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搭建了一座“金桥”。

  

夫妻俩连声赞赏:“小额贷款使我们的生意如虎添翼”

  

小吃店火了。很多顾客为了就餐而等座位。面对这种状况,只要扩展停业面积,才干增加效益。可是囊中羞怯,两个人冥思苦想,仍是爱莫能助。

  

忽然,他们的眼前一亮:能够到商业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两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胆突突地去了。没想到的是,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细致解说了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很快,陈凤敏从商业银行获得了2万元贷款,扩展了停业面积,他们的第二家店———兰州拉面馆顺利开张了。

  

“小额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在我们最需求的时分突如其来。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肉体动力,让我们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自信心。”陈凤敏真诚地表白。

  

经过苦心运营,他们的小吃店越来越兴隆,停业范围一扩再扩。今年3月,他们又用这两年挣的钱,把兰州拉面馆旁的房子买了下来,设了单间。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饮水思源。夫妻俩一再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众人的协助下取得的,他们要用本人的行动报答社会。他们经常义务为市民修暖气、自来水,通下水,并且年年捐款,送还拣失钱物1万余元。这对下岗夫妇因而取得了“黑龙江省特征文化家庭”的佳誉。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幕幕场景:政府开发的交通协管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安顿给被称为“4050”人员的就业艰难群体;下岗职工做生意,不但能够申请小额贷款,还能够享用到免税与免费的优惠;失业人员可在就近的街道或社区享用到就业效劳……这些政策,都是政府“积极的就业政策” 的一局部。就业是民生之本,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今年前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完成再就业47.2万人。

  

采访中,陈凤敏夫妇拿出了他们的“再就业优惠证”。在这个绿色的小本里,记载着夫妻二人享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工商、税收全免。抚摸着这个绿色的小本,回想起当初下岗时的

情形,两个人不由慨叹万千:下岗是不幸的,但也是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陈凤敏夫妇的创业故事,是我省无数下岗职工再就业故事中的一个。“心若在,梦就在,天地间还有真爱……”他们在“真爱”中,在社会构筑的强大的“就业网”中取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