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书生,发明专利无数,他更是个企业家,两次创业,两次做到行业第三,短短7年之内,打造出估值超过1300亿的电池航母,他就是曾毓群,宁德时代的创始人。

打铁需要自身硬

1968年,曾毓群出生于福建宁德农村,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出个大学生。好在曾毓群很争气,每次考试都稳居宁德一中前五名。

因为读书好,1985年,18岁的曾毓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就此跳出农门。

因为好读书,大学毕业后又继续在华南理工就读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并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学博士,

因为读好书,他第一次对电池安全性能的研究感兴趣,并先后在《化学进展》等国内外顶级刊物上发表10多篇论文。直觉告诉曾毓群,充电电池大有可为,“会对人类带来巨大的颠覆。”

于是,他宁愿放弃中科院的优厚条件,宁愿放弃国企的优厚福利,而要跑到广东东莞打工,因为东莞有全国最为集中的磁电厂家,而曾毓群所在的新科磁电厂是一家美资企业,供应着全球70%以上的硬盘磁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一个伯乐是陈棠华。陈棠华是他的顶头上司,曾毓群一路卖力搞科研,陈棠华就一路使劲提拔。此后,曾毓群担任组长、车间主任,技术科长,31岁就成为新科最年轻的技术总监。

也正是陈棠华的悉心栽培,曾毓群先后几次去美国留学,接触到了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等世界上最前沿的电池技术。

第二个伯乐是梁少康。当时,梁少康是新科的执行总裁,当他看到1997年全球第一台MP3横空出世时,立马意识到新的电池技术就要来了,“必须重新研发,传统5号、7号电池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然而,总公司却没有批准。

于是,去意已决的梁少康决定拉着曾毓群一起干,尤其当他听说曾毓群准备去深圳另外一家公司做总经理时,立马与陈棠华一起游说曾毓群。

就这样,1999年,曾毓群与梁少康、陈棠华三人一起组建了新能源科技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可以说,没有陈棠华与梁少康,曾毓群或许做一辈子的职业经理人,就不会有后来波澜壮阔的创业故事。

出师未捷

当时,摆在曾毓群面前的有3条路,一条是铅酸电池,一条是镍金属电池,一条是锂电池。

铅酸电池?原材料倒是容易搞定,价格也便宜,但是能量耗损高,使用寿命短。

镍金属电池?充电寿命非常长,但是均匀性差,而且价格太高。

“就锂电池吧,电池小、轻薄,便于携带。”

不过,圆形电池、方形电池是索尼、松下的天下,而且日本企业自动化程度高,质量过硬,曾毓群很难与其竞争。

所以,他决定把尺寸灵活、不太适合自动化的聚合物锂电池,作为主攻方向。

放眼世界,当时最权威,最成熟的锂电池技术来自贝尔实验室,世界上有20多个公司都采用他们的技术。

于是,三人一咬牙花100多万美元购买了贝尔的锂电池专利授权。

按照贝尔实验室的配方,倒是做出来了第一块锂电池。然而,到了第二次充放电后,内部材料就会分解,然后电池膨胀变形,甚至还发生了爆炸。

更可怕的是,贝尔实验室的专利发明人完全不负责任,“被授权的20多家企业都没人能解决这一问题。”

就是说,曾毓群花100多万美元买来的是一个花架子技术,根本不能量产。

那一刻,曾毓群天旋地转!

柳暗花明

“怎么办?”

“退是退不回去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整整两个星期,曾毓群没有迈出过实验室一步,他把从美国带回来的100多页电解液手册,翻过来调过去琢磨。

最后,把目光锁定在电解液成分上。

曾毓群进一步发现,电池活性温度的上限是85度,但是贝尔实验室的电解液中,有些成分沸点达到93度,明显超出了电池的温度上限。

“重新弄新配方,一个个排除高沸点的化学物质。”

神了!用新配方做出来的电池再也不鼓包了!

就这样,2001年,新能源在东莞白马的厂区落成。刚开始,上马的是电芯生产线,主要为蓝牙耳机供货。

没有想到,电芯卖得不怎么样,电池需求量却极其巨大。

怎么回事?原来当时国产手机厂商的配件全部来自韩国,大伙都差不多,差别就在电池上。

而曾毓群生产的锂电池价格只有韩国电池的一半,容量却增加了一倍。

更何况,他自主设计的生产线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电池,要什么尺寸有什么尺寸,要什么形状有什么形状。

所以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短短3个月后,新能源就实现了盈利,到2002年末利润已经超过500万。

台湾汉鼎,凯雷、3I等风险投资商接踵而至,一出手就是3000多万美元。

不过,价格这东西,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2003年初,凯雷的一位董事去珠三角的另外一家电池公司参观,回来对曾毓群说,“完了,你便宜,人家更便宜。”

曾毓群就是曾毓群,他的特点就是不服输。

他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解决电池寿命。

他用隔离膜及电池片表面处理技术解决环境友好。

他用开发堆叠式结构解决工业化量产。

落脚点就是大幅度提高续航能力,“常温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依旧大于80%。”

曾毓群还一口气开发出全球第一家产业化磷酸铁锂电池,全球第一家产业化高倍率充放电池,全球第一家产业化超长寿命聚合物锂电池……

这年秋天,一个美国客户找到曾毓群,对方需要一款高性能电池,“既要满足特殊的形态,又要有高容量的续航能力。”

事实上,那个客户在全世界找过10多家电池公司,不是鼓包,就是电池寿命太短。

曾毓群呢?仅仅用了两个星期,就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结果对方非常满意,一下单就是1800万台,大伙都惊呆了!

那个客户叫苹果。

从MP3开始,MP4,苹果1,苹果2、苹果3…..,双方一合作就是15年。此后,苹果一飞冲天,曾毓群的新能源也就此驶入快车道。

2003年蓝牙电池世界销量第一;

2004年移动DVD电池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2005年MP3、MP4电池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2006年手提电脑聚合物锂电池占有率全球第一;

2008年3月,曾毓群更是在自己的家乡宁德一口气投资100亿,打造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截至2010年,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包括苹果、华为、三星手机的电池供应商全部都是新能源的客户。

五岳归来不看山

照理讲,一个企业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完全有理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但是曾毓群却不这么想。

他的眼睛又瞄上了新能源汽车

早在2004年,曾毓群曾带队参与粤港招标,“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此后,他开发出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开发出混合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更是开发出超级电容器: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

虽然那个项目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却给了曾毓群一个启发,“车载动力电池也许是下一个方向。”

2007年以后,全球各国都在减少燃油汽车,开发电动汽车。我国政府更是借2008年奥运会之机,开始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

而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需要大容量的电池。

于是,2011年曾毓群在宁德成立了宁德时代。

由于之前在手机电池方面累计了几百项技术专利,所以,仅仅一年后就实现了汽车电池的量产,并很快就有了金龙客车的第一张订单。

不过,动力电池的龙头是日本的松下,那是特斯拉的御用电池供应商。

好在看中新能源汽车的不止是特斯拉,还有宝马。

而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唯一的一家电池供应商就是刚刚成立不到2年的宁德时代。

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宝马中国之所以选择宁德,看中的不仅仅是团队20年高端电池的行业经验,不仅仅是与苹果15年的合作历史,最重中的是曾毓群的人品与姿态,“只要愿意合作,就无偿提供样品,无偿设计。”

当然,与宝马的合作是苛刻的,光给的技术要求就多达800页。而且要求做电池模拟整车状态下的测试,光一台那样的进口测试设备就要花3000多万。

一年后,华晨宝马的首款高端纯电动车“之诺1E”正式下线,尽管只是试水之作,实际销量寥寥,但对于曾毓群,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第一步。

很快,曾毓群在电动客车上结出硕果。

2013年,他把从柔性设计、六西格玛管理等用于宇通电动客车的研发,从而避免了趴窝、电池衰减、无法涉水等质量问题。

同样的磷酸铁锂电池包,曾毓群可以做到100瓦时/kg,而其它公司只能是70-80瓦时/kg的水平,并且宁德时代的质量还更轻。

客户蜂拥而来,短短几年,与上汽、北汽、长安、吉利等15家国内车企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宁德时代更是成为PSA的动力电池合作伙伴。

2015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累计销售额超过50亿,仅次于松下和比亚迪,位居第三。

此后,宁德时代也在国内新能源车供应商名单上开始“霸榜”。

在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目录中,3200款车型有500款是宁德时代提供电池。2017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国内市场总装机量30%,比第二名的市场占有率整整多出一倍。

泰山归来不看岳

如今,宁德时代正式通过证监会上市审批,即将登录A股市场,并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第一股,市值或将超过1300亿。

有趣的是,宁德时代24天的过会时间也打破了富士康在3月初创下的36天的记录,成了目前国内最快过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