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有人在豆瓣「考研」类小组开贴打卡——定下自己的考研战略目标,每天打卡报到,记录自己的进度和状态。在一个开放的平台,却常常是独自盖楼,冷暖自知,某天甚觉寡淡,帖子也就自生自灭了。通往梦想的道路,要是有一群小伙伴手舞足蹈的聊梦想多好。

但在熟人圈子,人们反倒很少谈起自己的梦想:「那看上去有点不可能,说出来会被嘲笑吧!」、「到时候做不成就丢人了。」但是,憋在心里使劲,就只能得到来自个人的督促和动力,一旦遇到挫折,梦想太容易夭折。

风靡全球的《秘密》中讲述的吸引力法则认为:对未来的想象越精细,实现的可能性会越大。停下来,认真来一场想象:你想拥有的、你希望保持的、你要克服的,大胆想吧。然后,打开「十年后」,这里为你准备了八个梦想盒子——这些盒子存放在你专属的时间轴上,他们将会按照你标注的期望达成时间来排列。每一个梦想盒子均设有一个纵向的时间轴,在这里打卡记录自己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想法、经验、吐槽、图片等等。而这些梦想或者叫「你吹下的牛逼」在虚拟状态下展示的同时更容易被有相似梦想的人阅读到。

相似的梦想标签会将大家联合起来,你的梦想以及你的努力过程将不仅获得关注、鼓励,更有机会得到有相关经验的人指导,同时在「十年后」,类似于知乎的频道「问道」已在测试中,这里将集中大家的困惑和难题,答案和经验也将得以共享。

大半的人在 20 岁或 30 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罗曼•罗兰

看到值得点赞的梦想和计划,默默点击「钦佩」,给陌生人一个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励志——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他日我也可以牛逼闪闪。

这么文艺有情怀的产品怎么实现盈利呢?毕业于复旦的两位创始人是如此设定的:用户所记录的未来规划和梦想的关键词成为精准的相关广告的切入点、客户在未来需要什么也成为开发者设计产品和规划时间轴的重要参考;此外,收集到大家的梦想资料,那么为客户提供「圆梦规划指导」的软性咨询也是一大市场需求。

或许,用不了十年后的某一天,下一个 BAT 巨头的年轻高管会在他的产品发布会上想起自己曾经在「十年后」记录的梦想之路;当然也许是哪位奥斯卡影后在颁奖典礼上致谢一款叫「十年后」的产品见证自己的成名之路,以及那些默默鼓励过自己坚持「星梦」的陌生人。

目前十年后已有注册用户十五万左右,人均建立梦想盒子六个。当下,十年后团队专注于自身产品建设,现已建立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往来」,满足梦想者之间社交需求。这个小清新网站所藏着的一枚小彩蛋是点击右侧的「推送到」,便可一键将梦想或计划分享到包括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的 112 种带有社交功能的国内外网站,实在霸气。另外,「十年后」的 IOS 客户端已上线。

该项目目前也正在寻求融资中,感兴趣的投资人可以登录天使汇 AngelCrunch搜索「十年后」对项目的最新动态进行关注。


十年后

一句话描述:十年后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匿名社交网络。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地分享关于未来与梦想的真实想法,并探索其他人的梦想,以及背后的故事。

团队成员:

笪兴 CEO

复旦大学财务金融本科,曾供职于:科尔尼咨询,战略咨询分析师,项目涉及能源、化工、汽车、消费、电信等行业。

董博琳 CFO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有丰富的互联网、融资、金融分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