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不跟风投资
“独立思考是我们的整体投资风格。”杜宇村表示,“不要因为别人的投资而投资,我们很少投风口上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估值通常与实际价值并不匹配。”远镜创投每年投资8个项目左右,足以看出其投资的慎重。
杜宇村曾任中国北方最大连锁零售集团天津家世界CEO兼总裁,实业背景令他对商品流通有深入的了解。他在美留学时就开始创业,从事软件技术开发。远镜创投另外两个合伙人都是清华工科背景,这让其在技术+消费领域具备更敏锐的洞察力。
对于天使投资,除了方向、团队的判断之外,远镜创投更注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会思考行业未来具体的模式是什么,竞争力来源于哪里,企业是否存在这样的潜力等。
即使是后期跟投企业,远镜创投也不会因为大机构投了就跟投,除了要求企业处在赛道第一、第二位置之外,还需要判断行业竞争规律、未来格局,企业核心能力、竞争手段是什么,以及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并扩大市场份额等因素。
“风险投资的核心是快速增长,长期垄断。”创企能否快速增长取决于技术手段的突破,市场和渠道的红利,消费群体演变所带来的机会。垄断则是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带来的特性,具有商业价值的公司都具备某种程度的垄断特征。
由于实业出身,杜宇村对于经营层面的思路、打法、数据会更加关注,他常常与被投企业探讨战略、战术、商业模式层面的问题,并以此考察、判断企业是否能在未来建立起有效的竞争能力。
以“码隆科技”为例,创始人最初想做C端产品,远镜创投认为如果局限在C端产品上风险很大,一旦C端产品不成功,企业的技术优势就无法得到释放。因此远镜创投在早期投资后,花了大量精力与“码隆科技”探讨,建议企业往服务平台发展,把技术优势通过平台开放给更多企业、更多产业,从而积累更多数据,因为数据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风投环境乐观,大消费有3大机会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寒冬还没有过去,但杜宇村对国内风投环境持乐观态度,其依据如下:
1、国内由于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所以机会类型比美国等发达地区更多元化,发展空间也要大很多。
2、国内风险投资领域的玩家类型越来越多: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合投基金、母基金都在布局资产,风险投资领域资金充足。
3、IPO(首次公开募股)和并购都在常态化。并购以前多发生在亿级规模企业身上,但现在在往前移,这些对于早期风险投资是巨大利好。IPO也从阶段性紧缩转向常态化,真正具备价值的企业比以前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这对于行业良性发展也是好事。
当前,线上流量的红利在快速消失,纯线上的创业变得越来越难,与此同时,线下很多行业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杜宇村认为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是未来重要的方向,“产生需求”和“满足需求”这两大场景,在技术手段的影响下,正逐步贴近,这个大趋势将带来一波投资机会。其中,他看好消费市场3个细分领域:
1、出海
即把中国商品和服务卖到海外。中国作为生产大国,过去20年一直具备产能优势,但缺少品牌经营优势。现在国内技术运用、管理者能力趋于成熟,加上低成本资本的推动,使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方面远镜创投最近投资了“卖到非洲网”,通过建立自营连锁商店,把建材卖到非洲二三线城市。
2、新消费品牌
新消费品牌具体是指“具有新营销方式、新销售渠道、新产品”的品牌。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商品开始有质量需求,同时电视拥有比例大幅提高后形成电视媒体渠道,超市卖场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完善,在这些背景下诞生了康师傅、娃哈哈这样的消费品牌。
现在这些背景因素进一步产生了变化,原先看同样的电视台,现在看不一样的自媒体,原先去同样的地方买同样的东西,现在通过不同的渠道买到不一样的东西。新媒体、新流通方式下需要新产品,新消费品牌会因此诞生。
远镜创投投资了新消费品牌“艾格吃饱了”,主打向高知美食爱好者,分享其对于餐厅、食物的见解并推荐给消费者,目前已经从时令性商品,扩展到日常零食,其产品、包装都有强烈品牌印记。
3、以人群划分的品牌
传统上,线下交易场所最有效的零售方式是将“商品类别化”进行流通,因此很难形成有效的社群组织。而社群是线上人群聚集的天然方式。如果能够有效抓住价值观、世界观类似的人群,从多维度多类别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品牌黏性更高、客单价更高、延展性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