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开年在即,无论是国际背景还是产业发展,或是区域经济及商业模式,都面临着大拐点、大切换。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在提升效率、满足体验、引领文化等诉求下,催生了许多新经济产业崛起,至少有8个新产业,成为未来新趋势和最新赚钱的行业。
夜间经济崛起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
今年五一期间,中国居民夜间消费金额占全天消费金额的29.92%。
商务部统计,上海夜间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餐饮2/3营业额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
大多数人的传统认为,夜间经济“藏污纳垢”:大排档里流着地沟油,噪音扰民,满大街飘荡着油污和垃圾;酒吧、街边随时可能上演酗酒暴力、打架斗殴。
长期以来,人们过度放大了夜生活的“黑”,却忽略了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
“夜间经济”是由市场主导的自发行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可以在夜市里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消费等,舒缓自己疲惫的身心,释放生活压力。这种消费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更是城市消费经济强有力的延伸和补充。
“一刀切”也不可取,对夜市一关了之,会破坏以往的沿街商业生态,敲掉一部分规范经营者的饭碗,也会扰乱社会民生,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这方面,各地政府需要平衡。一个城市既需要时尚、潮流的现代商圈,又需要市井化、草根化的特色夜市经济。
会展成为时尚产业
当人类由物质生产拐入创意营销阶段,稀缺的从来不是产品,反而是众多的展销平台。
这个时代很疯狂,机器换人、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叠加,迫使人们必须反复交流:找感觉、找方向、找方案。
“圈内的”需要找到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创新,“圈外的”又迫切需要借助一个平台去预见行业前沿性动向,会展业可谓与之完美接榫!
会展经济不仅带来经济产值,甚至还能改写城市命运。重庆市商务委统计,2018年重庆各类展会活动直接收入176亿元,拉动消费1498亿元。
乌镇凭借世界互联网大会走红,有了“乌镇很忙”的调侃;G20峰会让杭州掀起一波“杭州与上海:谁是谁的后花园?”的讨论。
“阴谋论”难阻生物文明
这几年,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 等行业迅速崛起。
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的黄军就教授,对不能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做过48小时基因编辑试验。但却遭到了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发明人詹妮弗在内的集体反对。
一时间道德论与阴谋论齐飞,造成这种恐慌的逻辑有两个:
一方面,基因编辑打破自然规律, 在通过基因精修实现“逆天改命”、逃出自然规律成为“超人”的同时,也存在难以预计的危险潜伏。而且基因编辑一旦被人为利用,生成强针对性的“生物原子弹”,可不动一兵一卒达成人种绝杀。坊间流传的“转基因是西方国家灭亡中国的绝密计划”“SARS病毒是对中国的基因攻击”等,便是基于这种想象中的逻辑。
另一方面,在道德伦理框架下,这一技术与“众生平等”背道而驰, 未来是不是只能“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会不会加剧各阶层间的不平等?
但实际上,恐惧来源于未知。 大自然没有那么脆弱,基因技术也没有那么强大,人是复杂的动物,除了少数疾病和性状,更多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存在一个绝对量,能让富人精心制造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后代,进而塑成社会阶层无法逾越的鸿沟。
现在,生物经济已经开启一条新赛道,各国已争相进场。
未来,中国还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且政策更灵活,将成为世界生物生命技术先行先试之地。
“无人工厂”成主流 新制造两极分化
现在,互联网巨头正凭借“互联网+”和“AI+”两大“神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面格式化,抢夺它们的饭碗。
马云打响了新制造的第一枪,要“再造10万个ZARA”。阿里云联手淘工厂,改造的智能生产流水线,排产提升6%,交付周期缩短10%。
去年,工业巨头富士康,斥资3.4亿美元研发人工智能,又斥资45.8亿元打造南京研发中心。2018年6月富士康登陆上交所,招股书中其撕掉代工厂标签,聚焦“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的野心一览无余。郭台铭更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内部计划在5年内把工人拿掉80%,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内也会做到,因为科技已经在这里了”。
互联网巨头里,百度抢占自动驾驶“C位”;苹果大量并购AI初创公司;阿里巴巴先后投资寒武纪科技、深鉴科技、耐能、翱捷科技等5家芯片公司。
互联网巨头与工业巨头斗得水火不容,但却终将相互拥抱、殊途同归。因为二者都是在对新兴生产力进行探索。
未来的新制造,有两个特点:
其一,“无人工厂”将成新制造的主流。
其二,新制造企业生态将呈现超大与超小并存的两极格局。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